科学导报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刊号:2236-1879
国内刊号:14—0015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86237 人次
 
    本刊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在科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对话教学是当今科学课堂研究的亮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以人为目的的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教学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阐述了对话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反思。
    关键词:小学科学,互动对话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什么是对话,用巴赫金的话说,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肯定和补充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当然,这里的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问答,它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据此,可以这样理解对话:它是言说者与倾听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而进行的话语、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双向交流行为。对话不仅是言说者之间的言语交际,更重要的还有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和经验上的共识。对话与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当对话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时,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那么“对话教学”的内涵是什么呢?
  1.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出现,我们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他们将对话广泛地运用在教学当中,但他们运用的对话方式还只是一种很朴素的教学对话,而不能称作为“对话教学”。
  2.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上升为一种教学形态,它有一整套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理论作为支撑。真正的对话教学实质上是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意识或教学精神。对话教学是“通过对话,在对话中”这种方式来实现它要追求的教学目标,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对话教学可能以对话方式的教学呈现,但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对话的精神支配下使用也属于对话教学。对话教学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因此对话教学,是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融,心灵交流,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教学生活质量的提升。学生借助于教师的帮助,通过对话和学习,自觉主动地改变自身状况,不断得到成长。对话教学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沟通。
  二、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交流,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教学活动,良好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传统教学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授上是单向的,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授上是“沟通性”“互动性”的,是以师生的情感、认知建构为其本质,即对话教学是以交流为基础的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正如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识。”可见,对话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对话者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对话教学,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对话”之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像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只有高涨的兴趣,才能开启心灵之门,擦亮发现、探究的双眼。语文对话教学强调的是个性化的学习,极力倡导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活动参与、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置于首要地位。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对话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教师、文本(教学信息)之间自由进行交流,他们之中没有权威、主次,只有平等的理解、赏识和领悟。对话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课堂上学生种种无比鲜活的话语倾泻而出,他们在对话中发现,在发现中对话,在对话中感悟,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向自己、向他人、向文本(教学信息)询问“为什么”,教师则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勇于探究、深入发现知识之真、语言之味、生命之美,实现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2.创设情境,启动“互动对话”。在“互动对话”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我为中心”的传承式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建者;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包括实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对话欲望,使学生为之积极努力的自主学习,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1)抓住学生学习期待的心理,创设解决问题的对话情境。对话,既然是一种沟通与交流,那么,我们必须使学生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愿望。特别是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对探究内容已经了解、甚至比较熟悉的情况下,要使学生再次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则是我们深入教学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探究内容,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的《热传导》一课时,上课伊始,该教师做了一个烧活鱼的实验,烧瓶内有一条活泼的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教师用酒精灯给烧瓶上部的水加热,烧瓶上部的水很快就沸腾了,而金鱼却还在水中快活地游动。眼前这奇妙的现象使学生原有认知产生不平衡,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烧瓶里的金鱼为什么没死呢?烧瓶里的水为什么不会传热呢?……此时,学生的情绪处于最兴奋状态,思维也处于最活跃状态,他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激发了起来。这样,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吸引了学生参与对话,从而产生一种主动、积极探究知识的渴望和行动。
  (2)抓住学生发言中所暴露的问题,创设学生争论的对话情境。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特别是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我们许多教师很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那样会打乱自己的原定教案。而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很好把握学习互动中生成的问题,把一个人的问题(当然是关键的、重要的问题)转化成为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比如在《认识茎》的教学中,关于“认识地下茎”的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茎的特征来判断“芋头是根还是茎”。有一名学生认为芋头是茎,理由是芋头上有芽,上面有一圈一圈的节。当他回答后,我请学生评价,有一名学生马上举手表示反对这种观点。他说:“我认为,芋头是根不是茎,因为我把芋头的皮剥掉一点点,想看看有没有节,结果里面根本就没有节,而是只有一些条纹。”我真没想到他会这样做。于是,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地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来说服学生。最后,通过进一步地交流与互动,学生都认为芋头是茎,刚才那名学生也表示赞同。这就是学生深入对话的成果。我很庆幸抓住了这个问题,使它成为了对话教学的生长点。像这样的对话契机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我们教师必须善于抓住它。
  3.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促进“互动对话”。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与“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合作、沟通、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要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动沟通,必须运用多种对话的形式。
  科学课堂上的对话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一是师生对话:师生对话是对话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不仅是师生言语的交流,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是师生相互理解、接受的准备状态,没有师生相互的“接受”“理解”,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在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以知识为载体的主体(教师)对客体(学生)单向灌输的关系。通过对话教学教师与学生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理解的深入,从而产生师生感情上的互动,共步走入课堂教学,在相互接纳的课堂教学情景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和品位。二是生生对话:这种对话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具有潜力的人力资源,特别在课堂探究教学中更为突出(课堂探究教学与对话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即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例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关?”这个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只作启发和点拨,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不同思维碰撞的激情,并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成果。三是师生与文本(教学信息)对话:师生与文本(教学信息)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关系。美学家尧斯认为,艺术交往活动的本质在于,人总是通过文本与潜在于文本中的作者进行对话,理解总是一种对话的形式,是一个在其中发生交流的语言事件。若要解释这些文本(教学信息),便要与它们进入一种对话。文本(教学信息)并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材料,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你”,正如马丁·布伯称之为“我——你”关系。师生与文本(教学信息)对话实质上是师生与文本(教学信息)的理解建构与生成过程,文本(教学信息)所蕴含的潜在意义是否与师生理解产生共鸣。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组织教学对话,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此时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领会编者意图、了解学生的学情和“用教材去教”。特别关键的要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找准文本的眼睛,提炼对话的话题;而学生呢,则通过对文本(教学信息)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平等的对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向文本(教学信息)提出为什么,敢于向名人说“不”,善于表达“我认为……”,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分析、学会批驳、学会欣赏,在生本对话中,学生与科学家、编者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没有对科学家、编者敬畏之情、盲从心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会更深刻、更精彩,更个性化,无数的体验、奇思妙想纷至沓来,感悟到更多的科学的魅力。四是师生自省对话:师生自省是指师生在对话教学中及时反思,以解决师生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及教学中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只有不断的进行内心对话,才有提高自己、发现自己不足的可能。课堂中师生的心态在变,对知识的理解在变,知识经验的积累在变,课堂的物体空间在变,教师要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捕捉和把握,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应学生而动。这种自省对活“在通常意义上讲是指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的对话,是此我与彼我的对话,从实质上看,自我对话就是对自我的反思性理解,是以自我过去所积淀的知识经验、思想等进行的探究和合理性追问。”因此,课堂教学不只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而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
  4.注重“倾听”,实施有效对话。倾听是一种对话,是一种互动,能够有效对话和互动的教师都是善于倾听者,能够给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指导与激励。善于倾听的标志是学生感受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尊重自己的倾述,对自己充满信任。因此,在观察、探究、质疑、感悟、交流等科学课堂的对话形式中,师生要学会相互倾听。
  有效倾听应该是:第一,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否则回答只有少数学生能准确回答,课堂就会变成几个学生的舞台和多数学生的看台,久而久之,多数学生就会因为教师不倾听自己的“发言”感到乏味而拒绝。第二,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妨害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欣赏,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相信自己、展现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这是提问方式带来的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而这种成就感和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面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面对错误答案时,教师需要“容忍不同”,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教师必要时可以“追问”、“补充”和“欣赏”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程。
  此外,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它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讨论倾听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阐述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养成了发散思维的习惯;由于接受了别人的信息,加上自己的反思,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逐渐明晰化、外显化,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深化各自的认识;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可以使不同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完成个体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如此才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互动过程”的现代教育理念。
  三、对话教学的反思
  对话教学就像其它的教学模式一样,并不能包治百病。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今后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之处:
  1.对话教学中,知识经验的构建主要是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对话的形式,由内而外自主生成的,因此实施对话教学时比较费时,由于课时的限制,课堂上往往只能涉及主要知识点的对话,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知识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补充,因此如何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更有效地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我在教学中发现,能力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对话、交流、合作中总是占有绝对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质疑与释疑的也常常只是个别学生的行为,更多的学生只是观众,他们没能积极地投入到交流中。因此,如何关注课堂师生对话中的弱势群体,更多地听到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的声音;如何让我们的对话教学有更高的技巧,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他们都能从同一情境中获取知识,生成问题,避免出现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的现象,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3.我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由于对话教学带有相当程度的“生成性”,教师的自身素质会影响到对话教学的质量。对话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应该有着超前理念、先进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因此,我今后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与驾驭课堂的能力。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科学导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科学导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