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
主办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国际刊号:2236-1879
国内刊号:14—0015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86255 人次
 
    本刊论文
以科学的人才培养观提升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新型的办学模式,介于本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之间,培养学生要求是实践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教师只有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满足独立学院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应该通过去企业蹲点、见习;设立校内实验研究机构;建立社会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人才培养,责任使命,实践途径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独立学院因为是高考后第三批投档录取的院校,因此也常被人们简称为三本,独立学院的学生又叫自费生,因为本科院校在招收独立学院学生时要比本科院校(简称为二本,即第二批投档录取的院校,承办独立学院的学校绝大部分是第二批投档录取的本科院校)学生低一个分数段,还需要自行承担较高的学习费用,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较大的不同,培养目标是,要求既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素养、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从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来说,则涉及到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培养什么样人才的大问题。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应该是教给学生社会需要的真才实学,让学生在大学讲堂学到未来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在大学的熔炉里锻炼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养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具体可以有几种情况:
  (一)培养实践型人才
  当代大学生,均出生在80年代以后,成长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时代。他们当中绝大部分的人,是在相对封闭的中学校园环境中直接进入大学读书的,因此,他们一般均具有极强的掌握书本知识、应付课堂考试的能力,但是同时,他们也缺乏感知社会、了解民生、亲身参与生产劳动的能力,而且有些人甚至惧怕社会,厌恶劳动,将不劳而获视为自然之事,因此大学教育——就业前的最后教育,承担着类似职业教育的重任。虽然大学教育也为更高级的教育服务,是硕士、博士教育链条中的一环,但是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来说,毕竟绝大部分是要离开校园走上社会的。因此,教师在常规课堂讲授知识的同时,采用校内实践教学及将课堂延伸至社会,进行校外教学实践,对培养实践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差,这是传统教育模式留下的弊端。独立学院的学生要求掌握较为系统的大学教育知识,也要具备一定实际操作能力,以既区别于本科院校学生,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造实践型人才,应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①本论文为2007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编号:yb07050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知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就业或创业前的准备。虽然独立学院中的大部分专业课程,在设置中仍然保留有一定部分的基础理论课程,用于系统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但是大部分的知识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面,即有用性,特别是对于与社会实践结合紧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课程,这一方面的特性体现得更加鲜明。然而,应用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满堂灌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教师只有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适当开展实践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当场了解知识的应用特色,并能初步操作,则这样有的放矢的教学,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恰当途径。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
  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处于16——25岁间最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热情奔放,自由激情,充满怀疑、叛逆、创新和自立的倾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把握这一特点,是高质量独立学院教育的前提。如果按照传统教育模式,不论上什么课,“老师上课念笔记、学生课上记笔记、考试之前背笔记,毕业之前卖笔记”,则培养创新型人才恐怕只是一句空话。在今天市场筛选人才的大形势下,看大学毕业生的能力,不再是以毕业生档案上的分数为“唯一标准”了,而更多地是看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句空话,它源于实践、源于探索、源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刻体悟与理解。实践出真知。教师先进的理念、知识更新以及教学手段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温床,有效利用新的教学手法,将培养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放在人才培养的中心点上,对扭转教育痼疾,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标准的人才有重要意义。
  二、适应社会变化,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建立时代紧迫感,主动适应时代变化需要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高校教师与外界世界的接触面进一步广阔和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使传统授课方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教师对知识权威的解释和传播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一桶水到一碗水”的传统理念被信息技术的社会化冲击得七零八落。对此,独立学院的教师应该怎样做,“为人师表”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考量着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对此,故步自封、以不变应万变的消极态度来应对课堂教学肯定要被社会淘汰,惟有清醒而理性地分析面临的形势,积极主动地学习与转变,将自己不适应形势的观念和做法去掉,更新观念,谦虚学习,扎实苦练内功,将新知识、新手段、新做法为我所用,充实新能力,才能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教师。
  (二)增强职业责任感,确立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独立学院学生对大学教师的新要求,要求教师自觉增强责任感,树立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应学生之需而需,教社会之学而学,积极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法上下工夫。站在三尺讲坛,面对学生渴求知识的眼光,教师应激发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满足于一桶水的限度,以宽广的知识面、更实用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勤耕夜读,也还需要教师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现实的亲身参与。
  对于独立学院的教师来说,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斋里的思考,而应该走出象牙塔,亲身履足于火热的现实生活,真正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道路,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教师的高标准、高要求。
  三、开辟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
  (一)去企业蹲点、见习
  独立学院的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课少的学期,联系与专业相关联的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蹲点见习。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实际生活中专业的运作情况,对新变化的专业内容和手段或方式在最短时间内感知。教师在见习单位的介入由于时间集中而短,因而不容易影响被见习单位的正常运做,易于得到见习单位的接纳和合作,如能长期坚持在多个企业或行业进行,则会迅速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之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设立校内实验研究机构
  独立学院的教师去单位蹲点、见习虽然简单易行,但由于时间短,难以真正介入实际的业务运作中,对某一专业过程的全程无法进行真正的了解,因此对实践的感受不易深入和全面,获得的实践体会毕竟有限。但是如果以校内实验研究机构的形式进行,则实践的机会和介入的深度都要较前一途径好。校内实验研究机构是教师以专业知识为底蕴,主动迈向社会、寻求实验研究项目的基本平台

教师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会使自身的业务实践能力达到较大提升,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由于校内实验研究机构立足于学校,教师的参与面大,还可以整合不同专业的优势资源,为教师提供较广阔的社会实践领域,有利于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建立社会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
  校内实验研究机构虽然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但是以教学研究为目的、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为宗旨,对社会介入的程度还是比较浅,业务量也难以与真正的社会独立经济实体相比拟,且教师均为兼职从事教学和实践研究工作,因而介入实践时自然避重就轻,不会放入太多精力。如果建立社会独立运转的经济实体,则教师会全面感受与经历真实的实践场景,这对实践能力的提高将是巨大的,对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前两种途径无法比拟的。另外许多大学教授灵活游离于校企和政界之间,使其学术水平达到了较高水准就是实例。这里关键是要处理好教学工作与社会实践之间、时间与精力之间的矛盾。常有教师以职业责任感的初衷投向社会,自开公司,勇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几年之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水平与经济回报双赢,也为教师们树立了榜样。但也有一些教师在下海之后,恋战不退,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最终辞职“下海”,弃教从商,这也导致某些教师对真正走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心怀顾虑,踯躅不前,因而远离实践,只钻入书斋,苦研理论,最终导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教师的职业道德大打折扣。这是应该坚决避免的。
  总之,教师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要求独立学院的教师以先进的理念和积极地提升自我能力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投身实践的条件更加宽松和便利,教师素质的提高一定会极大推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科学导报》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科学导报》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